在地球上有许多令人闻风丧胆的生物,每年到了夏天,水蛭(或者叫做蚂蝗)堪称是许多人童年的阴影之一。它们常常在小溪和湖中出没,能够吸附在人体皮肤的表面进行吸血,还不易被察觉。
一篇出自于埃塞俄比亚健康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当中,提到了一个很奇葩的案例:医生接诊过一名70岁的妇女,绝经20多年,却突然出现了出血的情况。不仅如此。她还出现了生命体征紊乱,贫血的情况。后来医生就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水蛭,她应该是从这位妇女的隐私部位进入到妇女的宫颈口,并寄生在了这里。由于水蛭长期释放水蛭素和吸血血液,这才使得这位妇女生命体征紊乱,出现了出血和贫血的情况。
这其实不是个案了,类似的案例非常多,根据《儿科和青少年妇科杂志》收录的一篇文章,有一名2岁的女童也曾经出现和这位70岁妇女类似的情况,而罪魁祸首也是水蛭。当然,不仅仅是寄生在隐私部位,也有寄生在其他部位的情况。根据媒体报道,一名来自于云南省广南县的男子出现了咳嗽等症状,症状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于是,他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有一只水蛭寄生在了他的器官上,最后被医生取了出来这只水蛭体长达到了6厘米,可以说是十分吓人。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纳闷,水蛭不都是吸血的吗为什么还能寄生在人体当中,还能寄生这么多长时间
水蛭都吸血吗水蛭,实际上和蚯蚓是远亲,同属于环带纲的动物。不过,两者也有一些的区别,水蛭体表是没有毛的,同时还要比蚯蚓更加结实一些。全球到现在已经发现的水蛭大概有700种左右,除去100来种是生活在海洋当中的,剩余的几乎都生活在淡水当中。
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在水蛭这个大家族当中,只有很少的水蛭会吸血,剩余的水蛭绝大多数都是依靠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为生,还有一部分是靠寄生在宿主身上吸食宿主体液为生。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对水蛭有误解,绝大多数的水蛭都是肉食性动物,那些可以吸附在人体皮肤表面的水蛭才是另类。
这种只有在吸食血液时才会寄生在宿主皮肤表面的行为被称为:暂时性寄生。采取暂时性寄生的水蛭一般会分为有吻蛭和无吻蛭,其中有吻蛭可以从头部或者尾部伸出肌肉质的口器,并插入到人体皮肤表面进行吸血,这里的“肌肉质的口器”就是吻。无吻蛭没有这样的口器,但它们可以用半圆形颚切开人体表面的皮肤来吸血。
水蛭其实不只是可以寄生在人体皮肤的表面,它还能够寄生在人体内,这方面的报道有非常多,寄生的地方可以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是水蛭钻入到人体的隐私部位,并寄生在当中。比如:根据报道,惠阳市的12岁儿子因为在河当中玩耍,被一只水蛭钻入到其隐私部位,并且寄生在其中。再比如:在泰国和埃及,都有类似的记录,女性在野外小溪或者河中洗澡,结果水中的水蛭钻入到她们的隐私部位,甚至还有达到子宫,并在寄生在人体内部吸食血液。所以,这个类别告诉我们,到野外小河和小溪中玩耍时,要多注意,防范水蛭寄生在人体内。
第二类是水蛭原本寄生在人体皮肤的表面,但由于宿主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导致水蛭(或者部分组织)钻入到了人体内寄生。根据法制晚报报道,一名男子常年在田地里干活,有一天感觉自己的腿部非常难受,就前往医院就医。结果,医生在他的腿部当中取出了2只水蛭,其中一只体长达到了8厘米,而另外一只体长达到了4厘米。后来,这名男子回忆起之前确实发生过水蛭寄生在腿部皮肤表面的情况,然后他直接使劲把水蛭拔了下来,结果只拽出了半截水蛭。也就是说,剩余的半截水蛭进入到了体内寄生。这一类别告诉我们,如果被水蛭寄生在皮肤表面,不能生拉硬拽,用食盐、浓醋、酒精和石灰等等撒在水蛭的身上,让它自己松开,然后给伤口止血和消毒。
第三类是水蛭钻入到鼻腔或者口腔当中,并寄生在鼻腔、咽喉或者气管的位置。报道,一只水蛭曾经寄生在云南有一位5岁儿子的气管当中长达1年的时间。最终医生通过手术将水蛭拿出来。再比如:根据媒体的报道,有一位女子曾经咳嗽得极其严重,还出现了咳血的问题,她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癌症。结果,当她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是有一只水蛭寄生在她体内,由于猛烈的咳嗽,她把水蛭咳了出来,这只水蛭的体长达到了4厘米。这类人有一个共性就是经常野外的泉水或者溪水,而且还没有把水煮开。可能有人会纳闷,水蛭那么大,也不至于直接喝下去。实际上,有些水蛭并不大,不仅如此,很多水蛭的幼体非常小,小到肉眼都分辨不出,直接把含有幼体水蛭的水喝掉,就有会被水蛭寄生。所以,这一类也告诉我们,最好不要饮用野外的泉水,如果非要喝也一定要煮开。
五一小长假期间,三甲医院门诊就诊有何变化为方便市民就诊,上游新闻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养的动物变性了是什么体验
美国堪萨斯州的一家动物园,近期就发生了这么一件怪事。
饲养员辛辛苦苦养到18岁的母狮子Zuri,脖颈上突然开始长出公狮子独有的鬃毛,甚至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时不时高声嘶吼,一点都不像“奶奶辈”该有的样子(一般来说,年纪超过12岁的狮子,就已经属于高龄)。
而Zuri的这些变化,都要从一只名叫Avus的公狮子去世说起。
Avus去世,Zuri“自动变性”在“变性”之前,Zuri就是动物园狮群中不被传统定义的那一个。
通常来说,在一个狮群中,扮演“决策者”的多半是公狮。可即便是公狮Avus仍在位的时候,动物园狮群中真正的老大也不是他,反而是母狮Zuri。
Zuri似乎也没太看上Avus。尽管Avus去世后,她也表现出了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明显思念同伴的症状,但在和Avus一起生活的时光里,她从未和他交配过。Avus只和动物园狮群中的其他母狮生过孩子。
联系Zuri以往的表现,动物园园长猜测,导致Zuri“变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她太有责任感了。当狮群中唯一的公狮去世,Zuri就自然接过了领导者的角色:“它觉得需要保护族群,建立威严,所以它的睾丸激素增加,脖子上的毛就多了起来。”
这个推测究竟是不是真的,不得而知。毕竟Zuri今年已经18岁高龄,科研人员不方便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但“母狮变性”,在自然界并非孤例。
2016年的一篇论文中,就曾记录过非洲某一狮群中出现的“变性”现象:在该狮群的几十只母狮子中,有5只都长出了鬃毛,甚至有1只还发疑似发育出了睾丸。
据科学家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这些母狮子体内睾酮水平过高。
而除了激素之外,决定自然界动物性别的因素,比我们能想象到的精彩多了。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动物的性别如果问: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
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XY染色体!
没错,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的性别,主要还是由遗传基因决定。只不过,在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身上,“染色体决定系统”不同。
人类属于典型的“XY型决定系统”:女性仅拥有同性染色体X,男性则拥有异性染色体X和Y。两X相遇,将会生下女孩;XY相遇,则会生下儿子。换句话说,生男生女,关键得看父亲能提供出什么样的性染色体。
但“染色体决定系统”并不仅有这一种类型。
比如,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鸟类,遵循的就是“ZW型决定系统”。和人类不同,大部分鸟类中,携带Z、W两种异性染色体的是雌性,雄性只拥有Z染色体。两Z相遇后代就是雄性,反之就是雌性。
而对于部分昆虫来说,它们天生就没有性染色体。平日里最常见的蜜蜂就属于这一类。
蜜蜂成体的染色体可分为单倍体和二倍体。交配产卵后,如果产下的卵是受精卵,那它们就会发育成雌性;如果产下的卵是未受精卵,则会发育成雄性。另外,如果雌蜂在幼虫阶段可以连续吃一段时间蜂王浆,就能发育成蜂后,以后可以承担起生儿育女的重任;但如果吃得不够多,以后就只能做一只普普通通的工蜂。
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动物天生会变性除了基因之外,外界的环境也是影响动物性别的重要因素。对环境的依赖,让很多动物天生就能变性。
海龟的性别就只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孵化温度在29℃以上,小海龟就会在蛋壳里发育成雌性;孵化温度低于27℃,破壳的就会时雄性。
如果说,海龟孵化期的性别变化不那么明显,那么本就“雌雄同体”的黄鳝,其“变性”过程就非常直观了。
一般来说,黄鳝在青年期都是雌性。一旦当它们性成熟并产卵后,卵巢就会自动退化。与此同时,它们体内的精原细胞会逐渐发育成精小囊。一旦发育成熟,雌性黄鳝摇身一变,就成了雄性黄鳝。像黄鳝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学名,叫“顺序性雌雄同体”。
同样都是“变性”,小丑鱼的性别变化就没什么顺序可言了。
对于小丑鱼族群来说,只有鱼群中领头的“女王”和她认定的配偶,才拥有成熟的性腺,其他的小丑鱼统统都没有性别特征。
当“女王”死亡后,她原来的配偶会自动变成雌性接替“王位”。而此时鱼群中体型最大的个体,则会发育成雄性,与“新女王”结合,延续整个族群的生命。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发现了,自然界中决定动物性别的原因形形色色。
如果一定要给这些形式加一个限定,那大概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吧!
www.cwei.org.cn@qq.comCopyright © 2021 厦门供卵助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