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年70多岁,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10年来先后安装了多枚支架,同时一直在服用阿司匹林。
前段时间,老张出现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于是老张私自停药,想看看症状能不能缓解。
没想到,几天后,老张出现了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最终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没想到,一次停药,竟然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阿司匹林被称为“神药”“万能药”,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你可能想不到,阿司匹林最早是从柳树里来的。在古代,柳树皮就是可以入药的药材,《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用柳树皮煮水来减轻关节疼痛。
1828年,科学家成功从柳树皮里分离出水杨酸。经过临床研究,水杨酸被正式用于治疗风湿。
后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又利用水杨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阿司匹林。从此,阿司匹林也成为了第一个发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慢慢的,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除了可以镇痛、解热,还可以预防血栓疾病。现在,临床上通常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也就是100㎎左右,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当然,阿司匹林的作用可能远远不仅限于此。此前就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肝癌等。
听说阿司匹林作用不少,很多身体健康的人想通过每天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疾病或者防癌,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预防癌症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可以使癌症的死亡风险降低。对此,2020年发表在JNatlCancerInst上的研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研究发现,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人的所有新发癌症、血液恶性肿瘤、所有实体肿瘤的发生风险都没有影响。
相反,对于初诊时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以及初诊时癌症分期已经达到4期的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虽然目前暂未明确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预防癌症,但是2020年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中,已经认可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有效。
预防血栓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已经超过20年,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争议。一方面,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胃肠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
但对于已经发生心梗或脑梗,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风险很高的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功大于过。
但是,对于没有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很低的人群来说,服用阿司匹林的利弊就很难精确评估。
ASCEND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但同时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另外,ARRIVE研究也未证实,阿司匹林对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能够产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大型荟萃分析也认为,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必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否则弊大于利。
所以,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是不建议无心血管病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三、服用阿司匹林前,4件事要弄清楚最后,提醒大家,服用阿司匹林前,有3件事要弄清楚:
1、哪些人应该吃
服用阿司匹林前,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用药评估,看是否适合服用。一般建议有确切适应症的人,比如已经发生脑梗、心梗的患者;做过支架、搭桥的患者;有冠心病或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
如果没有相关的适应症,只是为了预防疾病,就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好“三高”就行。
2、剂型、剂量吃对了吗
阿司匹林的每日最佳剂量为75-150㎎,如果低于75㎎,疗效不够显著;如果超过150㎎,会增加出血风险。
此外,阿司匹林有多种剂型,推荐空腹服用肠溶片,既可以加快药物溶解,又能保护消化道,降低出血风险。
3、出现副作用,要不要停药
服用阿司匹林,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部分副作用。出现副作用的时候,不要轻易停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如果副作用强烈,已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对策。
恶心、反酸:首先确定自己是否餐前30分钟或餐后3小时使用。如果方法正确,可服用护胃药来降低不适症状,效果不显著的话,可考虑将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黑便:如果出现了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牙龈出血:出现了牙龈出血、瘀点瘀斑等症状,应联系医生调整剂量。
4、有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吗
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要避免与一些药物同时服用,以免降低药效,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以下3种情况:
维生素B1:同服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同服会导致血糖偏低;
利尿剂:同服可能导致水杨酸中毒。
所谓“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一点也没错!虽然阿司匹林是不可多得的神药,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尤其是没有心血管疾病,或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较低的人群,建议不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疾病的最佳方式。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要想生个健康聪明宝宝,除了得集齐怀胎十月B超单,准爸准妈还必须“送出”一大堆银子。
从怀孕到生孩子大概要花多少钱今天高半米就来为大家算算这笔账。
怀孕都需要在哪方面花钱呢营养品、产检、生产、母婴用品、产后护理等都是花钱的主力军。
营养品
营养品是孕期必不可少的,需要孕妈自掏腰包。
孕期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有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避免畸形的发生。
有些孕妈营养吸收不好,身体负担过大,因此常常会喝些孕妇奶粉补充营养。
这些东西每月大约需要200-500元,怀胎十月至少2000元。
大大小小的产检是孕期花费的大头。
孕早期一般需做2次B超,加上血检尿检及妇科检查,需1100~2000元;
孕中期做唐筛、彩超、大畸形筛查、优生四项及孕妈的各项身体检查,需700~1000元;
孕晚期的B超、胎心监护、血尿常规加起来也得700~1000元。
整个孕期总共要2500~4000元。
分娩
再说说分娩时产生的费用,分娩的费用和分娩方式和所在城市有关。
常见的分娩方式有顺产和剖腹产两种。公立医院分娩费用城市之间的差别不大。
以北京为例,一级医院采用顺产花费3000元以下;剖腹产花费在4500~6000元左右;二级医院采用顺产花费约3000元左右;剖腹产花费大约6000~7000元左右;三级医院采用顺产花费一般在3500元左右;剖腹产需要8000~10000元。
私立医院的费用不分城市,总体在平均线往上走,采用顺产方式大约需要一万元左右,剖腹产则需要万元以上。
孕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医院。公立医院更专业和权威,但须和别人共享资源。私立医院环境好,服务态度好,可以享受VIP待遇,但可能没有多辅助科室的支撑。
如果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孕妈,建议去综合性公立医院,如果希望得到更贴心的服务,保持孕期好心情,而经济条件又允许,私立医院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花费,还有一些费用要看各位孕妈和准爸爸的喜好了。
母婴用品
母婴用品的消费恐怕是最让准妈们兴奋的事情了,四季孕妇服若干,孕妇内衣内裤,待产包,加之宝宝的童车、童床、衣服,这些小零小碎的东西就算2000元好了。
产后护理费用因人而异,请长辈照顾或者雇佣月嫂都是常见的选择。这里高半米就不把它计入总账单中了。
一笔流水账记下来,孕期的总花费最少最少也得一万大洋。其中产检和生产至少需5500,其他非医疗花销大概在4000元左右。
生孩子和养娃确实是一条看不见终点的“烧钱”路,当然也会从中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即将升级做爸妈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Copyright © 2021 厦门供卵助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