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报备早一分,传播风险少一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一米线”、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期间减少聚集、聚餐和聚会,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保持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身体免疫力,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1.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2.科学戴口罩。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6.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7.常通风。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8.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9.保持厕所卫生。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12.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疫情早发现,及时核酸检测是关键
一、为什么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中,核酸检测是迅速发现传染源、锁定管控目标,进而采取隔离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有效手段。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更快、潜伏期更短、隐匿性更强的特点,我们必须以快制快,及时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才能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策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应对疫情。
二、风险职业人员核酸检测有哪些新的要求
第九版防控方案在以往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加密了风险职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
(一)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三、常态化核酸检测应该如何开展
各类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应按照最新核酸检测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定期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一次不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督促好、指导好。
平时生病了,你会选择中药还是西药
想必许多人会选择前者,因为在大部分的眼中,传统中药是纯天然的,不是化学合成,虽然起效比较慢,但至少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如果你也这么想,今天就来学一个新词汇——急性肝衰竭(AHF)。
一、什么是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原来并没有肝脏的基础疾病,但是短时间内发生了大量的肝细胞坏死以及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并且引起肝性脑病的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其临床特点主要是突然起病,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出血、黄疸、精神症状等等,既往并没有原来慢性肝病的病史,短期内有可能会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较高,其病因如急性的感染,如肝炎病毒,还有药物引起的中毒性反应,以及代谢异常综合征,急性的缺血、缺氧,都会引起肝酸急性肝衰竭的可能性。
急性肝衰竭一定要及时去除相应的病因,才能有效缓解,但急性肝衰竭一般死亡率高,需要紧急给予相应的治疗,必要的时候需要使用人工肝或者肝移植。
二、中草药:急性肝衰竭的推手
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原因以药源性肝损伤最为常见,并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无毒”的中药,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这在业内已经不再是秘密。
《PLoSOne》虽然是国外的医学杂志,但是它对中医也有一些研究和见解,它的文章还是比较有参考性的,在几年前,它调查了我国多家三甲医院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现177位肝衰竭患者中,由于中草药引起的肝衰竭占了17%!
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也只有11%,最终177人里,有110人死于急性肝衰竭,真让人非常害怕,难道中药真的不行了吗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杜晓曦表示,据北京一家肝病专科医院的院长介绍,医院里有60%左右的肝病病例与中草药有关,另一家西医医院的院长也曾说过,他们医院与中草药相关的肝病病例可能在50%左右。
为了进一步遏制中药的“伤肝事件”,2018年,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要用于中药全生命周期的药源性肝损伤评价与风险管控。
三、为何急性肝衰竭会和中草药扯上关系
中草药对肝的伤害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他们无法理解,被视为“国粹”的中药为什么会伤肝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中草药药物成分含量有问题
中医和中药的使用来源于古代先人的经验积累,因此属于经验医学而非分子医学,这就导致有些中药成分不明确,有些中药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雷公藤含有的二桔类、三桔类就有较强的肝毒性,如果患者入了过量的雷公藤,会造成中毒性肝损伤的结局。
同时,肝脏是血液的解毒之地,中药的物质会在肝脏中积累和解毒,所以常年服用中药肯定会对肝脏造成巨大的负担。
2:化合反应
现在发现很多中药物质在体内可以发生新的化合反应,进而生成新的物质,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
例如野百合、猫尾草中的羟基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会在体内生成吡咯衍生物,这种物质极易损伤肝细胞,很快就可以导致急性肝衰竭。
3:一些得不到验证的药方
有人说中医是循证医学,是一种哲学,的确,中医的一些理论很优秀,但是没有分子化学的支持,乱配中药是有风险的。
很多地方都有所谓的偏方,偏方可以治百病,但是其中的一些药物是剧毒的,会对我们的肝脏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最终受害。
四、滥用这5类中药,可能导致肝损伤,你用过没
①苦参:苦参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热燥湿,有的人选择长期服用苦参片治疗湿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苦参只适合治疗湿热蕴蓄下焦所导致的湿疹,擅自服用很可能会导致出现肝损伤。
②白果:白果就是银杏树所结的果实,具有止咳、平喘、润肺的功效,但未加工的银杏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服用过多会导致腹胀,严重者可能导致肝中毒。
③番泻叶:番泻叶的泻下作用不错,但是更适合急性便秘人群。如长期过量服用,会损伤肝脏,除此之外,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番泻叶。
④何首乌:使用何首乌之前,一定要经过炮制,没有炮制的何首乌含有蒽醌衍生物大黄酚,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毒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会伤肝,刺激肠道充血,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⑤艾叶:艾叶具有调经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但不能长期大量服用,艾叶含有水溶性物质和挥发油,如果长期使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肝硬化。
五、长期喝中药,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长期服用会造成相应的损伤,严重的会出现肝脏和肾脏的衰竭,对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长期服用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产生依赖性。
▲是药三分毒,药物作用于整个消化道,对于胃、十二指肠都有一定的影响,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所以,不建议长期喝中药来进补,日积月累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中药并非喝的久效果越好,相反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